网络平台惊现“南极地衣”
2025-08-20 10:11  来源:中国江苏网  作者:宋世锋 徐悦  
1

近日有网友在某网络交易平台上发现有人出售南极地衣等物品,记者根据相关信息看到相关卖家除了出售“南极地衣”“南极中山站石头”等物品,还出售“南北极科考队专用服装”。专业人士告诉记者,关于南极的动植物和矿物标本采集,国际公约和我国法规都有严格的规定,不得用于商业目的。有人提醒,南极地衣在网络平台上是非常小众的物品,有些标榜南极来源的地衣,也可能是用来自其他地区的地衣进行假冒的,普通消费者难以查验,况且南极地衣受法律保护,不应私自进行交易。

“从南极带回来的地衣”,没办法证明来源

有网友在一个网络交易平台上发现,有卖家公开售卖“从南极带回来的地衣”,一块要价数百元,“整箱”数万元。紫牛新闻记者在该平台上看到,该用户还出售“南极中山站石头”“南北极科考队服”等物品。

这个消息引起很多人关注,之后该用户更改了自己的ID,下架了南极相关的物品,现在已搜不到这个账号。

然而,紫牛新闻记者在该平台上发现还有一些卖家在销售“南极地衣”。其中一位卖家在商品信息中宣称“从南极带回来的,识货的来,每块价格不一样,一共4块……”对方介绍说:“有3块大的,是带石头的;图4是散的,还有一小块石头。”当被问及物品来源,商家称是从南极带回来的,还表示这种东西只有南极才有。而对于如何证明来源的问题,对方却含糊其辞,仅以“没办法证明、懂的自然懂”回应,无法提供合法来源证明。该商家所售的这些“南极地衣”,价格在200元至600元之间。

另一位商家的同类商品标价900元,其商品信息中并未直接标明来源地。记者询问来源后,对方称来自南极洲,但当记者进一步追问相关问题时,便再未得到回应。

此外,记者在该交易平台上还发现有“稀有南极陆地植物”在售,标价高达30万元。当询问是否从南极带回、是否是南极地衣,卖家称不懂具体品类,但肯定来自南极,还表示可验货。

记者询问平台工作人员,对于南极动植物和矿物标本之类物品的交易是否有相关规定,工作人员称:“平台对应野生动植物的发布是有相关的管控措施的。”其信息发布规范中禁止发布保护动植物等物品。不过“南极地衣”是相对非常冷门的物品,可能钻了系统自动审核的漏洞,平台最近监控到此类信息后,已经紧急进行了处理。

截至发稿前,记者咨询过的两家店铺中,相关商品均已无法查看,页面显示“不存在或已被删除”,其中有一位卖家称已被系统删除。

南极地衣100年生长1毫米,受法律严格保护

地衣是真菌与藻类之间互惠共生的特殊低等生物,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。藻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养分,而菌丝又为藻细胞提供水分、无机盐及保护措施,这种“互惠共生”的特性,使得地衣不需要从基物获取营养,就能够在裸露的岩石表面生长。

南极地衣生存在极端低温、强辐射、干旱环境中,生长速度极为缓慢,部分南极地衣每100年只能生长0.2~1毫米,是地球上生长最慢的生命体之一。但它们作为南极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唯一初级生产者,能够固氮、分解岩石,为微生物、昆虫等提供生存基础。其生物量只占据南极无冰区面积的0.3%,却是维持南极地区整个食物链的关键,而且其抗冻、抗辐射等特性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。

南极环境脆弱,除了地衣,其他动植物和矿产等资源同样需要得到保护。《南极条约》对南极有生资源的保护与保存提出了要求,《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》对此制定了具体的政策,规定除非依照许可证或者因科研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后果,不得捕猎哺乳动物、鸟类或采摘植物,其中就包括南极地衣。

我国是《南极条约》和《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》的签约国,于2018年制定了《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》,其中第七条规定“禁止南极活动组织者及南极活动者采集和带出陨石、岩石、土壤及化石;猎捕或获取南极哺乳动物、鸟类、无脊椎动物及植物的整体或部分样本,以及其他可能对南极动植物造成有害干扰的活动。”

我国南极科考站的生活须知也规定,要保护动植物,请勿惊扰动物和踩踏植被,拍照时请注意与动物的距离。保护南极植被,不准毁坏和任意采集。不得随意采集各类标本样品,包括南极石。

一位参加过南极科考的资深专家告诉记者,科考队员去南极之前都要接受南极环境保护的培训,对于对南极动植物进行研究或者采集标本,事前需要经过国家极地办或者国际南极条约组织批准,在特定范围内开展。采集的标本只能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公益事业,不应用于商用目的。

对于服装之类的个人物品,他认为在不损害国家或科考队利益、名誉或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,可以自行处理,但他不建议公开售卖。

近年来南极旅游逐渐升温,很多普通旅游者也可以乘坐邮轮登上南极。但南极旅游同样需要遵守保护南极的国际和国内法规。私自带走南极地区的生物和矿产等资源属于违法。

也有人提醒,南极地衣在网络平台上是非常小众的物品,有些标榜南极来源的地衣,也可能是用来自北极或者高原等地区的地衣进行假冒的,普通消费者难以查验。

扬子晚报

 

标签:
责编:王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