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消费者反映,一些与清华大学毫不相干的经营者打着“清大”之类的旗号,面向社会开办“总裁研修班”,收取高额费用,发放无效的“结业证书”。执法部门近日依法对利用清华大学中英文名称、校训以及二校门图片等实施混淆行为的机构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。
这些“蹭名校”“傍名校”的“清大”们,其招生套路和宣传伎俩无非是抓住了一些消费者“学历崇拜”“能力提升速成”等心态或“圈子文化”的社交需求,有的将注册经营地址设置在学校周边,有的故意使用易混淆的简称,甚至设置一定报名门槛、颁发结业证书,试图拉满可信度。肃清此类现象,不仅需要教育、公安、市监等部门加强协作,让“李鬼”无处遁形,同时,消费者也应提高意识,多方核验。一句老话,官方平台最稳妥,擦亮眼睛谨防上当!
